科研及学术交流
推动科研
香港医护人员是率先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的群组之一。本院共有457名医护人员参加是次研究以测试抗体反应,所有参加者不曾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并於2021年2月22日至4月30日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当中220人(48.1%) 按个人意愿选择接种减活疫苗 (科兴),237人(51.9%) 选择接种mRNA疫苗(复必泰)。研究发现,第4周时复必泰疫苗的抗刺突免疫球蛋白G (anti-spike IgG) 抗体水平为科兴疫苗的11 倍 (mean=11572.6 AU/mL vs 1005.2 AU/mL; P<0.001),其替代中和抗体 (sNAb) 呈阳性的比率亦高於科兴疫苗 (100% vs 94.4%; P<0.001)。两者的anti-spike IgG抗体水平於第12周都有所下降,当中以复必泰疫苗的下降幅度较大 (-72% vs -64.6%; P<0.001)。尽管抗体水平跌幅较大,第12周时复必泰疫苗的anti-spike IgG抗体水平中位数仍较同期的科兴疫苗高11倍 (2840.25 AU/mL vs 253.60 AU/mL; P<0.001)。第12周时明显较多接种科兴疫苗人士失去sNAb (94.4% sNAb positive at week 2, 62.4% at week 12) ,九成九接种复必泰疫苗者的sNAb则依然呈阳性。研究期间,接种复必泰疫苗人士的anti-spike IgG抗体及sNAb水平一直高於接种科兴疫苗人士 (P<0.001).。两种疫苗均有免疫原性,惟复必泰疫苗的体液免疫反应较佳。研究结果已分两篇短文於《香港医学杂志》发表。
另一研究旨在评估2019冠状病毒病快速抗原筛查的研究,2021年於国际医学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 Journal》发表。
2021年12月,养和医院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於《世界过敏组织杂志》发表研究接种新冠疫苗之研究,数据显示在2021年2月至 6月期间接受疫苗过敏安全评估的个案中,近98%因有过敏病史而被认为可能对新冠疫苗会产生过敏的求诊者,经免疫及过敏病科专科医生评估後为适合接种新冠疫苗。研究团队指出是次研究显示,新冠疫苗对大部分曾被视为有较高风险会出现疫苗相关过敏症状的人士均是安全的,而不必要的转介不但令疫苗过敏安全门诊的个案急增,候诊者的轮候时间延长,更可导致怀疑有疫苗过敏的人士延误接种疫苗。就此团队已建议有关组织从速检视现行处理怀疑会对新冠疫苗过敏人士的工作流程,包括更新香港过敏科医学会和衞生署的指引,把「对其他疫苗(或相关辅料)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於接种新冠疫苗的特别注意事项之列表中删除。
其他进行中的研究包括关乎已接种两剂标准剂量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苗後,无免疫反应者在接种第三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後的免疫原性。结果预计於2022年公布。